新高考改革–综述及选课策略
发布日期:2020-07-27 作者: 点击: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改革试点顺利启动。两批试点省份在完善高中育人方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优化高校选才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
2018年,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按照“坚定改革方向、坚持稳中求进、注重综合施策”的基本思路,教育部在有关省份开展改革条件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对申请启动改革的省份逐省进行了实地评估,确定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2019年4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从2021年开始,河北高考实行“3+1+2”模式。作为第二届新高考改革后的学生,学会如何选科尤为重要!
“3+1+2”模式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原来“6选3”选科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种组合,物理、历史分道扬镳。对于高一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由20种选择变成12种选择,难度显著降低,但是根据去年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在进行预选科的时候,避免成为小众选科组合而被迫重新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选科选专业
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 门科目要求、有2 门科目要求、有1 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
领世培优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关的选科数据,并对此进行了独家深入分析和解读后,为大家整理了12种选科组合可报专业、不可报专业的的简要信息,以供高一学生和家长在预选科时进行参考。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其它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不选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在大学专业选择范围上都不会太受限。
选科选学校
但是选科仅仅只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就够了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本科生而言,学校的重要程度很多情况下是要远高于专业的。要知道,很多专业之所以好,不是专业本身好而是顶尖的大学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使这个专业好。因此对于本科生而言,往往学校更重要,而对于研究生而言,专业则更重要。
那么站在高一看志愿填报院校选择,我们应该明白院校是存在不同档次的:
在进行院校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优秀的院校本身所带来的平台和氛围是孩子将来就业和深造的前提,能选更高档次的院校一定要选;同一梯队中,则需要考虑城市的差异和行业优势。
选科三步走
新高考改革中的“3+1+2”模式,其中的“1”所对应的物理、历史二选一的本质就是学文还是学理的选择。根据领世培优教研组的研究与分析:
(1)竞赛班学员要求纯理
(2)重点高中的最顶尖班一定是纯文或者是纯理
(3)期末考试二者分数是物/史选择重要衡量标志
对于顶尖学生而言,尽管新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但是他们最终的“自由选择”也基本会重回纯文或纯理的组合,而这部分同学主要思考的其实就是文理的选择。
那么对于其他即将升高一的同学和家长而言,又该如何选科呢?
步骤1:先想清楚是要学文还是学理;
步骤2:弄明白孩子是偏文还是偏理——选物理的话,生物化学留哪个?选历史的话,政治地理留哪个?
步骤3:选定最后一科——最后一科的选择可以从孩子擅长的科目(偏理解还是偏记忆);学校的师资、课外培训机构的师资;高校综合评测是否考本科目三个方面综合考虑。